【南方日报】全球第四大“杀手”已瞄准老烟民!秋冬季节要小心了

2018-11-16

       慢阻肺已成为世界第四大“杀手”。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,平均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该病。

       中山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提醒,慢阻肺的早期和轻度不能画等号。早期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得最快,稍不注意就会恶化至中期。因此,他建议, 有吸烟史、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应坚持每年检测肺功能,早发现,早治愈。

       此外,秋冬季节属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。病患应规范用药、做好预防措施,避免病情加重。

 

慢阻肺的早期和轻度不能画等号

       慢阻肺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老百姓称为“老慢支、肺气肿”,是一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。

       慢阻肺发病“静悄悄”,多数人是在咳嗽厉害、出现严重气喘时才到医院就医。殊不知,此时患者的肺功能已下降50%,治疗难度也增大。

       大气中的有毒气体颗粒如PM2.5和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两大元凶。郭禹标提醒,有吸烟史、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应坚持每年检测肺功能。若发现肺功能有明显下降,且符合慢阻肺的诊断,应及早治疗,这样才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。

       肺功能检查要怎么做? 郭禹标介绍,肺功能检查就像测血压一样,只需患者对着机器重复吸气、呼气即可完成。


       治疗慢阻肺的“六架马车”

       慢阻肺,怎么治?

      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 中山一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则介绍了治疗慢阻肺的“六架马车”,分别是戒烟、药物治疗、预防感冒、运动、饮食和家庭氧疗。

     “戒烟是目前发现治疗慢阻肺最有效的方法,早戒早轻松。” 成守珍表示,家人应引导吸烟者树立戒烟的信心和决心,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吸烟者的行为习惯。

       与多数慢性病一样,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。在急性加重期,多数患者不会忽视治疗。但只要病情进入稳定期后,患者就开始放松警惕,断断续续地治疗,就像是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一样。

       成守珍介绍,事实上,仅有一半的慢阻肺患者遵从医嘱用药。“慢阻肺是慢性病,气道病变长期存在。即使在症状缓解后也要规律服药,才能减慢肺功能衰退。”她提醒。

       冬季雾霾严重,流感高发,慢阻肺患者最易得感冒。成守珍解释,受凉感冒导致患者咳嗽、免疫力下降,是导致慢阻肺病人病情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。一旦体温升高或出现咳嗽时,慢阻肺患者需要及时就医。

       由于担心运动引发气喘,慢阻肺患者就认为“不动就不喘”。“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。” 成守珍表示,肺康复运动能提高呼吸效率,增强患者体质,对治疗慢阻肺非常有利。

       补充营养和家庭氧疗同样重要。成守珍表示,对处于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来说,在家中或医院进行长期氧疗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。

     “秋冬干燥季节容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。”郭禹标提醒,病患应减少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伤风感冒,并且要遵守医嘱,规范用药。最重要是适当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,减少疾病交叉感染。


【记者】黄锦辉

【实习生】袁一珠

【通讯员】彭福祥 梁嘉韵


 报道链接:https://static.nfapp.southcn.com/content/201811/15/c1667575.html?colID=1374&from=groupmessage&isappinstalled=0&layer=2&share_token=NWI4OGI3YzEtZmU2My00NGExLWEwNjktMWMxMWI2M2I1NGVl    2018.11.16